在对农学院原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耕作学教学实验室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类型和要求,重组实验内容,建立功能性教学实验室,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构建能力培养型实验教学新体系。中心现设有普通遗传学、细胞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细胞工程、分子遗传学、作物品质分析、作物品种性状鉴定、作物发育调控、生物技术室和育种中心等教学实验室,以及1个网络教室,建有易县杨谷庄、唐县军城、雄县杨西楼、辛集马庄等三结合基地,另有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长调控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农业部野外科学试验观测站。
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验证性实验精选实验内容,强化基本实验技术的训练和基本实验知识的学习;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某一课题,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验证实验(设计性)一般以个人为实验单位,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综合性实验以小组为实验单位,可在课时之外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完成;研究创新性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主要在学生的业余时间内完成,可以与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验证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保持稳定,综合性实验项目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学科发展而不断更新,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随时更新。三种类型实验所占比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程而确定,低年级课程以验证性、设计实验为主,验证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为7:2:1。随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验证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达到5:3:2。
中心现面向全校11个学院的25个专业的1万余名学生,开设45门实验课程。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26门,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57.8%;在开出的166项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达到87项,占总实验项目的52.4%。中心年实验人时数约6万,另外每年还对学生和教师预约开放,开放人时数达3.3万左右。
教学实验室归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以实验室的功能安排实验课,彻底打破课程之间的条条框框,设备仪器统管共用,避免了重复,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教学实习、参观实习、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教学的外延和深化。毕业论文时间的安排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2006年开始将本科专业的实习提前至第六学期;开展导师制,进行创新性实验工作,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撰写与答辩。将研究创新性实验与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既有利于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又能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中心还根据社会、农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社会的紧密结合。中心保持每年的实验项目更新率在5-7%左右,包括原有项目的改进及每年5个左右的新开设的实验项目。淘汰过时的实验项目,增加生物学科前沿的新内容如:植物DNA的快速提取、种子DNA的提取等;开设了适应新专业、新方法的实验项目,如:药用植物的水培技术等;调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与验证性实验比例,由以前的3:5提高到5: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由现在的91%提高到95%以上;修改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 |